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侯秀才 淅川县大石桥乡东岳庙村小学教师 留住搬迁记忆

    信息发布者:冉郭鑫
    2018-03-23 10:02:57   转载

    有故事的人 侯秀才 淅川县大石桥乡东岳庙村小学教师 留住搬迁记忆


    □通讯员熊运彬 文图

    再过几天,淅川县大石桥乡东岳庙村的1157名村民就要举家搬迁到数百里之遥的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东岳庙移民新村了。

    7月3日,天气酷暑难耐,走进东岳庙村,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拾家具,做着搬迁前的最后准备。在东岳庙村小学,头发花白的侯秀才老师正伏在案头修改最后一稿《东岳庙村简史》,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背。“马上要搬走了,我在赶时间定稿,想让乡亲们尽快能看到这本完整的村史,高高兴兴地搬迁!”

    希望留住丹水下的记忆

    今年58岁的侯秀才是大石桥乡东岳庙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这座山脚下的小学校,他已经在三尺讲台上站了20多年。业务时间他除了爱好写文章,还会舞狮子、唱豫剧、拉二胡,多才多艺的他成了村子里名副其实的“秀才”。

    2006年,当侯老师得知自己所在的东岳庙村被划为南水北调库区移民范围后,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他面对熟悉的青山碧水、阡陌桑麻、一草一木越发显得情深意重、难舍难分。他说,东岳庙村是个有着浓郁人文特色的村落,从虎头坡上东岳庙周围的古墓群、清代碑刻和近些年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故地,像堡子营、神仙洞、娃娃桥、五泉湖、黄楝树等点缀在村子周围的每处景观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故事。正是祖祖辈辈延续并流传了几千年的那些风俗习惯、传说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村民和走出大山的人……

    如今,这个承载着悠久文明历史的美丽村落就要淹没于烟波浩渺的丹江湖底,成为一个即将逝去的传说。再过些年,村里的孩子们可能连这里以前是什么样都无从知道,于是,他便有了写一部村史、留住东岳庙村一些记忆的想法。

    写村史成了他的“第二职业”

    为了搜集村史资料,侯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县档案馆、图书馆查阅县志、文史,有几次他摘抄资料入了迷,被下班的工作人员提醒后才发觉天色已晚。他听说县城一座桥栏上刻有记载淅川历史的浮雕,便一路寻去,着了魔似的俯身于桥栏两侧细细研究,句句斟酌。山坡上现存的明清碑文、村子里知晓历史的耄耋老人都成了他寻觅踏访的对象。每每夜幕降临,他饭碗一撂,便去找老人们聊起村子里“清朝那些事”。很多第一次听到的古迹、人物和传说,都会令他欣喜若狂,然后回到家中先把听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传闻按顺序记录整理,再去查找资料反复论证,力求完整还原村史的原貌和真实。

    刚开始那段,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找老人们聊到很晚,他患有脉管炎,每次回家总喊着腿疼,但还是顾不上吃饭去伏案写作。家人一直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务正业”,纷纷劝他别再写了。村民更是对他专门打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不以为然,嘲笑他是“闲着没事干”。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村民的冷嘲热讽,侯老师那股执着和信念从没有改变。有一次,为了从一个曾参加过国民党军团的老人那里了解民国时期的事情,他先后登门拜访十来次,老人总是闭口不谈,侯老师好说歹说消除他的疑虑,终于问出了当年村里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侯老师高兴地说:“我已经把编村史当成了第二职业,在充实和忙碌中感受到了很多快乐!”在整理“民间流言”一节时,他常常睡觉时还在脑海中反复思索,有时突然想起的一条谚语、歇后语,总是让他变得很兴奋,如获至宝一样赶紧起床记下来。在编篡整理传闻故事时,他常常为选择一个最贴切的词句,在屋子里里踱来踱去,苦思冥想。每当一篇文章写完,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他会忍不住坐在院子里一边拉着二胡,一边酣畅淋漓地唱上几曲,深深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留给移民后人的精神财富

    工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7月,这部长达15万字的村史经过四次修改终于完稿。这堆码起来足有一尺多高的手写书稿,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跨越清朝初期、民国时期一直写到现在,按照东岳庙的历史沿革、历任村官、地理地貌、名胜古迹、农业特产、文化教育、民俗风情、名人传记、家族演变等顺序分为12章61节。此外,书中还有许多民间流传的歌谣、锣鼓曲、快板书,如《拜年调》“春节到笑满面,到处锣鼓响连天,东岳庙有个曲剧团,正月十五要出演,各庄来了高跷队,狮子旱船把竹马玩。吆儿吆,咳呀咳,迎接新一年那咿呀咳!”表现该村浓厚的群众文化生活。《双花》“东岳庙呀就是好,有白米来有莲藕,冬种油菜秋花生,支柱产业收入高。”反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移民搬迁在即,这部“留住历史”的“大部头”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一名学校老师自愿为村史书稿打字输入,在南阳开文印店的村民陈丰德夫妇义务为书稿排版、设计……侯老师说,第一版《东岳庙村简史》只印刷10多本,主要在村民和在外工作人员中传阅,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补充完善。让他没料到的是,第一版村史在村里引起了强烈反响,村民们见到他都会伸出大拇指,赞叹他“侯秀才不愧是秀才,编这部村史功德无量!”一些知情老人还主动跑到他家中,给他补充一些当年的历史资料,村民们的认可、肯定和支持,给侯老师艰辛的编纂村史之路带去了更多的激情和动力。

    马上要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了,这部村史将成为朴实的村民们记忆故土、留恋家乡的最好载体和依据。正是基于这种重要性引起了村民们的共鸣,侯老师已经将完善村史最为自己执着追求的光荣事业,如今,饱蘸侯老师心血和汗水的《东岳庙村简史》已先后修订四版,无论从章节顺序、语言结构、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力求做到了合理、科学、准确。“我准备把搬迁到移民新村侯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编写,列入村史的最后一章,让这部村史不仅具有史料的前溯性,而且实现结构的完整性和前瞻性。”笔耕不辍、勤奋不止的侯老师又对自己下步的村史编纂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

    东岳庙村有怎样的历史变迁?谁是东岳庙村的第一任村长?五泉汇渠有什么典故?这些问题可能在东岳庙村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都不知道,但现在这些答案都可以从村史里查到。离开村子多年、现在郑州市政府办公厅任职的王明太看完村史后感慨地说:“东岳庙人历来自强不息、爱国奉献、富有进取精神,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部村史让这美好的历史变迁记录下来,以供我们当代人、尤其是后代人继承和发扬,这真是大裨当前、贻福子孙的好事!更是全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为侯老师在展示多次修订的《东岳庙村简史》。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